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浙江全省有29. 13万高考考生,但是选考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浙江全省有29. 13万高考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物理学科是现代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科的遇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物理学科“通冷”的背后有多方面原因:对学生来说,“物理太难”,即使投入较多的精力还不一定能取得高分,“性价比太低”;在不少家长看来,高中物理中的牛顿力学、电磁学等知识太过高深,与日常生活相距太远;对学校而吉,物理学科非常依赖教学资源,因此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学校倾向让学生放弃物理。但教育专家认为,物理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许多后果,对国家来说,物理人才出现断层将导致工业发展后继乏力;而在个体层面,没有物理知识做基础,进入大学阶段进一步研究将遇到阻力……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学生、家长、学校及专家对物理学科地位的不同认识。

(2)联系材料,请就如何学习物理学科知识对学生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1)①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学生、家长、部分学校和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物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由于学生、家长、部分学校对高考教育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物理科目的选择。 (2)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规律。②重视科学实验,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生活化、具体化。 【解析】本题以高考改革试点中出现的不选物理学科的现象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价值观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一般,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比较容易。 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学生、家长、学校及专家对物理学科地位的不同认识。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侧重运用方法论知识分析问题。首先分析设问,需要调用的知识是价值观相应知识,包括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由设问可知,学生、家长、学校及专家对物理学科地位认识不同,是因为大家的地位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立场不同等,大家认识不同恰恰是大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出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大家对物理学科价值的认识不同,体现了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最后按照措施类答题格式组织称完整答案即可。 第二问要求联系材料,请就如何学习物理学科知识对学生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属于半开放性问题,条件是“从学生角度”,提出“哲学方法论建议”而不是具体学科建议。符合这两个条件、言之成理均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6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时发表讲话指出:前进道路并不平坦,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

第一,相信自己。中国人是了不起的。香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打拼出来的。

第二,相信香港。香港经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场,占得发展先机。“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即将开通的“债券通”都在香港试点。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中把握机遇,促进本地创新创业,开发新的增长点,它定能续写狮子山下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

第三,相信国家。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科技实力日益强大,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国家好,香港会更好!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分析祖国和香港的发展之路。

 

查看答案

人们对于文化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毛泽东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其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

邓小平强调:“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还是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者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

习近平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人们对文化作用的认识不会停止……

请结合材料,从“认识的发展”角度,说明“人们对文化作用的认识不会停止”的原因。

 

查看答案

重视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共识,触摸智能服务与智能设备共同搭建的“未来生活”是大势所趋。

材料一  人工智能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由听从简单指令向拟人、智能方向不断“进化”。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手术,人工智能+无人超市……从“互联网+”到“智能+”,人工智能默默地填充、改变着人类学习娱乐、生产生活。

材料二  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国际第一方阵,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有人认为,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全面超越甚至取代人类智慧。结合材料一,运用思维的奥妙,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未来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标?

 

查看答案

十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2017717日开播,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报道。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解决之所以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是因为

A.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B. 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 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改变

D. 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查看答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了 “牛鼻子”,把握住矛盾观点的精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