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材料: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历时两年,共收到各方面提出的意见191849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4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这部重要法律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又一典范,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说明制定《劳动合同法》的必要性。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我国现实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客观上需要法律保护,《劳动合同法》制定有其客观必然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实施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法》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经济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劳动合同法》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解析】本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设问指向制定《劳动合同法》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生价值观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制定《劳动合同法》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M自治区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建立扶贫大数据信息库,在中央“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原则指导下,实行返贫“挂号”、脱贫“销号”动态管理机制,提高扶贫效率;同时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做到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帮扶。“十二五”以来,该自治区已累计助力脱贫近1000万人。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M自治区脱贫工作中的做法。

 

查看答案

材料: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调整经济结构,使中国更加注重质量型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以及创新性发展,逐步迈入绿色与低碳经济社会。同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克服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逐步营造共建美丽中国的社会发展氛围,让百姓在绿水青山间增强获得感、提升幸福感。

请结合材,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应如何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

 

查看答案

材料:某乡水果资源丰富且毗邻县城,交通便利。根据这种状况,乡委乡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品牌”的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广脆蜜桃、草莓、凉薯、西瓜、李子等特色时鲜水果种植。在广大干部群众的顽强拼搏和真抓实干下,该乡培育出“勺哈脆蜜桃”“浦口凉薯”“新农草莓”等特色水果产业,乡域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广大美术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育自己的史识、史才、史德,按照艺术规律对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形象客观地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广大美术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必须

①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②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盛大集团创始人陈天桥宣布成立10亿美元基金支持脑科学研究,首批将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款1亿美元。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社会激烈争议,有人说,陈天桥为人类科学的发展贡献私人财产,这种做法值得表扬。也有人说,陈天桥身为中国人,在中国科研经费紧张的时候,却把钱捐给了并不差钱的美国人,有失意义。这表明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 

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其价值判断也就不同 

得到多数认识主体认同的看法才具有正确性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