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13日,雾霾在我国大范围弥漫,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13日,雾霾在我国大范围弥漫,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2013年1月发布的《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在中国。报告还指出,中国面临着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挑战,室内空气质量缺乏系统检测。

材料二  “库兹涅茨环境曲线”揭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U形,一个区域的环境污染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减缓。未来十年中国将处于经济增长伴随环境污染加剧的区间。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经济增长中应怎样减轻环境污染。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述在减轻环境污染中政府应怎样履行职责。

 

(1)信息: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加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材料二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即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加剧,但根据“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经济增长到一定水平之后,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减缓。 减轻环境污染: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发推广节能和治污的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④倡导树立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2)①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相关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履行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做好对经济的管理和监督,引导人们树立好环保意识;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公共服务工作。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解析】本题材料一以雾霾在我国大范围弥漫,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未来十年中国将处于经济增长伴随环境污染加剧的区间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经济增长中应怎样减轻环境污染。本题包含了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第一小问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通过两则材料的解读,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加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料二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即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加剧,但根据“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经济增长到一定水平之后,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减缓。第二个小问,要根据第一个小问题,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可以分别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倡导树立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的理念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述在减轻环境污染中政府应怎样履行职责。本题答题的主体是政府。故主要可以围绕政府的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基本要求 重要性 具体措施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字当选为中国年度汉字指的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解读称: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笑分子,是每一个被打捞上岸不再沉默的中国声音,是每一个能被看见,能被听见的人。从哲学角度看(       )

①“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

②“造微入妙,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不再沉默的中国声音,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表达权

④“积微成著,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要从小事做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更是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中国式过马路”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B. 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要遵守交通规则

C.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自觉树立规则意识

D.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查看答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下列与此诗句哲理相近的是 (   )

A.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查看答案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   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这一要求(  )

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缩小城乡差距,注重社会公平

③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        

④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