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央电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打造了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在2014年元宵节向全国观众直播。它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唤起民众的文化回忆,让民众找寻到日渐平淡甚至遗失已久的文化基因。增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它面向全国观众征集原创谜语,所征作品主题思想鲜明,立意新颖,格调高雅,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它以创新的节目设计、互动形式、台网联动模式,充分吸引了观众和业界的关注,总收视人数达1.65亿,获得了巨大成功。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方先进文化和经济理念逐渐被我国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但西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文化,也对我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一些年轻人唯西方文化思想是瞻,将中国传统文化看得一无是处,中国传统文化确有糟粕,例如,封闭保守思想、专制文化、封建迷信等,阻碍了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还是精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为贵的政治思想,尊老爱幼的道德伦理,勤俭节约的治家理念,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等,自古至今都指引和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创造辉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谜语大会》为什么能获得成功。

(2)请你就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三条建议。

 

(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谜语大会》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中国谜语大会》面向全国观众征集原创谜语,发挥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中国谜语大会》进行了节目设计、互动形式、台网联动模式的创新。④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发挥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中国谜语大会》充分发挥了电视、网络传播文化的强大功能。⑤大众文化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谜语大会》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其影响力。②正确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积极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⑤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解析】此题以《中国谜语大会》的成功作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造的主体、大众传媒、大众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相关知识。 (1)此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造的主体、大众传媒、大众文化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材料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设问要求谈谈《中国谜语大会》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属于原因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大众传媒发挥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文化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审读设问,要求就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三条建议。属于建议类题。该题具有开放性。分析该题需抓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其影响力;正确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积极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等角度分析,联系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班级打算以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法治社会就是一个需要靠良好的规则系统来维系的社会。法治社会既有经济活动的规则,也有政治活动的规则,更有道德规则及其他种种规则。法律规则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强有力的规则。一旦离开对规则的遵循,就没有社会的秩序可言。要建设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从树立规则意识开始。规则意识的核心是使人对规则产生敬畏,尊重规则。当规则意识深深地植根于社会,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建设现代法治社会,引导公民树立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②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③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很多同志都参与这项研究,都做出了贡献。”这是强调实践活动的

A. 物质性    B. 能动性    C. 社会性    D. 主观性

 

查看答案

下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B. 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D. 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