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我国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1月l日起实施。严重的雾霾天气...

材料:我国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1月l日起实施。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高速封路机场停摆,工地停工学校停课,市民们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及大量的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罪魁祸首。为了治理雾霾,政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每个公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全民绿色出行,这样才能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呼吸更加洁净的空气。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道理。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 (2)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雾霾的产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多样性,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发展方式的粗放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危机;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治理雾霾需要多管齐下,政府、企事业单位、公民的共同努力,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政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全员参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治理雾霾的质变创造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首先必须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因此本题实质是要求运用联系观和发展观的有关原理来回答。从联系观的角度,本题可从联系具有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到人类活动与雾霾天气的客观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从长远联系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联系,治理雾霾要发挥整体合力等方面来论述;从发展观的角度,本题可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从小事做起等方面展开论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词文化的养成教育

材料一:当把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时,应注意系统性,循序渐进地给孩子建立一个传统文化的体系,而不是这个学期让孩子背《卖炭翁》,下个学期让孩子学《琵琶行》,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古时对儿童的教育,是非常有学问的,什么阶段读什么都有详细的系统安排,绝不是简单的‘四书五经’可以概括。诗词教育设置需要区分年龄段,循序渐进,设置科学,贴近生活实际,并强调将诗词教育落到学校、家庭教育各个环节。

材料二:古人云:诗言志、嫉永言。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合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综艺清流”。节目创作组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沙画猜诗”、“飞花令”、“评委解读”等创新环节,挖掘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老百姓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诗词大会选手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谦谦君子、挥洒谈笑的气度与风貌。当有选手屡败屡战再度出现在舞台上说出“只为挑战自己,战胜自我”的时候,当有选手得知母亲住院毅然放弃比赛回家陪伴的时候,当有选手从诗词中获得力盆与病魔抗争的时候……他们的知行合一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义。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养成教育措施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普遍方法》(赵汀阳)

①否定了矛盾的特殊性         ②否定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

③讽刺了一些人没有尊重规律   ④坚持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下列内容与该格言范含道理相近的是

A.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B.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C.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D. 暗潮己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查看答案

俗语说:“花在林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②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③“花”与“枝”、“鸟”与“群”的联系是多样的

④“花”与“枝”、“鸟”与“群”是相互联系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

①来自于实践,体现了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