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各民主党派聚焦“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生产因灾受损严重、成本高等问题,”议题。民进党、农工党中央建议国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政策,补足村级集体经济“短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相关部门人员与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们,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共商国是,面对面交流,吸纳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材料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造就了瑞士钟表业的经久辉煌,员工把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看作是艺术品,而不是普通的产品,这样的生产势必计划周密,过程专注,工艺精益求精。员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创造而不是机械复制的过程,就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自己的劳动产品,进而使每一款产品具有艺术特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破解“三农问题”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3)结合材料三,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解读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④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 (2)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供给与需求在结构和数量上的失衡总是存在的,但合理引导和组织可使两者相互促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在国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现阶段,有效供给不足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在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分清主次,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 (3)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员工把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看作是艺术品,而不是普通的产品,在生产之前计划周密,过程专注,工艺精益求精。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员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就会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劳动产品,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工匠精神”造就了瑞士钟表业的经久辉煌,说明正确的意识在改造世界中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本题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从三个方向组织材料,组织了三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不同模块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难度较大,第三问较为简单。 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破解“三农问题”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协商民主”的形式,主要包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体形式:政党协商,政协协商,政府协商,基层协商等。然后结合材料取舍。据材料可知,政治主体有共产党,人大,人大代表,民主党派,政协。所以可以从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民主党派参与政治协商,政协的职能等角度考虑。 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属于措施类问题,侧重用哲学方法论回答问题。设问限定知识为“矛盾的观点”,所以需要调用的知识包括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然后分析材料和设问“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对接方法论即可。二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对立统一,推动经济健康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有效供给不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力进行供给侧改革,又适度扩大总需求。按照先哲学道理后结合材料的思路整理成完整答案即可。 第三问要求结合材料三,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解读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设问要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较为简单。“员工把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看作是艺术品,而不是普通的产品,这样的生产势必计划周密,过程专注,工艺精益求精”,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员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创造而不是机械复制的过程,就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自己的劳动产品,进而使每一款产品具有艺术特性”,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工匠精神’造就了瑞士钟表业的经久辉煌”,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设立“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启动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和技改工程。设立中国制造专项资金是因为

①借力互联网,转变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向智能制造升级

②依靠投资驱动、大规模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续③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④缓解广大制造企业融资难问题,提高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就能看电影”、“衣服一沾污溃,便可即时淸洗”,这虽然只是用户的一个念头,一句无心之语,可一经海尔创客的手,很快就成为“亮瞎眼”的新产品,比如“可360度投影的智能微型投影电脑”、“可手持的便携式咕咚洗衣机”。这体现了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节、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

A. 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 立足实战、扎根生活

C. 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查看答案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难民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西方国家,为推广“民主”而对西亚北非国家政局进行蛮横干涉造成的。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处理国际关系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最终会损人又不利己

④应该拒绝西方文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2017118日至2017918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85.20振荡走低至654.19,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A. 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 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 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 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