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1998年四次启...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1998年四次启动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但受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民法典的制定始终未能完成。从2016年6月下旬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先后召开了四场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代表对立法的建议意见,并深入农村、社区进行调研。在一年内三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每次审议后,都将草案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上进行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它的通过有力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出台过程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道理。

 

①受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 四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始终未能完成,到其高票通过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出台过程, 遵循了上层建筑一定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代表对立法的建议意见, 并在网上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 《民法总则》出台,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作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解析】本题以雾霾为话题设置新情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出台过程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说明时,可以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做出正确的最高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角度展开回答。要注意和材料内容相联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基于目前的人口形势,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次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⑴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⑵从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分析,党的政策为什么要考虑促进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查看答案

2017年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都将完成。这将进一步释放和发挥政策的潜力与效力。这些改革

作为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有利于解放农业生产力,激发生产积极性

科学理顺各种权益的关系,体现综合性思维方式

是上层建筑的改革,目的是适应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

是生产关系的改革,目的是适应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419日,人民日报以《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的无悔人生》为题,报道了80多岁的共产党员——播州区平正乡团结村原支书黄大发从年轻小伙儿干到花甲老人,带领乡亲们在高山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10多公里的生命水渠,并打通了110多米的隧洞。这条清渠的修建成功,养活了全村上千口人,使这个村现今发生了极大变化。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向我们诠释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生的价值在于个人能够获得社会的承认

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艰苦奋斗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自我奋斗中获得自我欣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无一不是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这表明

A.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B. 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道路

C.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没有任何差别

D. 树立正确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查看答案

最近,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我国内地热映,引起强烈反响。但反观我国的电影市场,电影产量迅速提升,在高票房的同时,观众口中“烂片”的数量也在增加,国产影片真正能够赢得口碑,全面满足市场需要和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明显不够。要创作“高口碑”经典电影,是因为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