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
①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的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美国诺特丹大学2017年2月15日发布公告称.该校研究人员用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研制出一种生物活性二极管,开创了一种制造细胞电路的全新自组装方法,这项研究有助于开发新型生物机器人以及为肌肉退行性疾病和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新的疗法。这表明
①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③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洪荒之力”“小目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流行用语了,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一百年前,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大质量天体发生碰撞、超新星爆发等极端宇宙事件会产生强大的引力波。2016年2月12日,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这次发现科学意义重大,因为引力波可以直接与宇宙大爆炸连接。一旦我们发现了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引力波,就可以揭开宇宙的各种谜团,甚至了解宇宙的开端和运行机制。由此可见 ( )
①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科学预言等一些特殊的意识可以先于物质而存在
④人类总有一天可以穷尽对整个宇宙的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2017年5月8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庄子·人间世》“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的典故,强调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此处用典意在告诉我们: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发展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B.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马克思主义是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大道
D. 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