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今天,中医彰显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中国处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因中药超剂量使用而发生的中毒事件将中医药“妖魔化”。殊不知,中医典籍中提出“中病即止”,用药过量就会出现毒性反应。

有学者指出,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突破学科的成见和偏见,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将中医药“妖魔化”的观点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学者的观点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启示。

(3)依据上述材料就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1)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在解决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验证了中医药成果的科学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中药超量使用与“中病即止”,的中医理论是相冲突的,因超量使用而发生中毒事件与中医药本身是没有关系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们应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是将其“妖魔化”。 (2)①立足我国医疗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药文化。 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药,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抛弃中医治疗与中药使用中不科学的东西,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西医的科学方法发展中医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④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克服“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突破学科的成见和偏见勇攀中医药学高峰。 (共1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新的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扶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自觉和自信、认识论、辩证的否定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认识论的角度,设问指向对将中医药“妖魔化”的观点加以批驳。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医药的发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该学者的观点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启示,解答时要依据材料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材料中关键词,或者材料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通过设问关键词看出,本题可以从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自觉和自信角度思考分析。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题设问指向就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的否定观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从2016年6月 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揭开面纱,到2017年3月亮相全国“两会”,用了长达9个月的时间,每次审议之后,都会把民法总则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全文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共收到 15503人次提出的70227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法总则》的制定实现了民智、民意、民声与立法的交响,使法律凝聚最大共识,得到广泛认同。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形成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产权保护法律框架。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固有产权所有者和代理人关系不够清晰、内部人控制和关联交易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利用权力损害私有产权、违法查封扣押冻结民营企业财产等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易发多发。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政治学依据。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依法为产权保护提供支持和保障?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倾向明显。受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出口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一些传统产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行业利润率不断下滑,部分行业甚至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资金流向股市、房地产等,以钱炒钱、赚快钱现象大量存在。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给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带来威胁。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实体经济面临困境的原因,并说明使实体经济走出困境政府应如何作为。

 

查看答案

2017523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指出,要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鼓励探索、大胆实践,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带动面上改革。抓好各项改革试点的依据是(      )

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在试点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做法对其他地方的改革有借鉴意义

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在歌词中也蕴含具有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孟子的“心之官则思”的观点具有不同的哲学倾向的是

①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我的歌声里》)

②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的歌声里》)

③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

④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天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体现了(   )

A.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 寻找真理性认识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往往因人而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