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互联网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学生小张就是一位叫“换客”的时尚一族。他将自己的闲...

互联网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学生小张就是一位叫换客的时尚一族。他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求的物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换客这种流行方式:

是一种有货币参与的商品流通
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是一种绿色消费行为
属于租赁消费的类型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C 【解析】“换客”的这种方式是以物易物,没有货币参与商品流通,①不选;“换客”的这种行为是把自己闲置不用的物品用于交换,这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②正确;“换客”的这种行为节约了资源,是一种绿色消费行为,③正确;“换客”的这种行为方式是以物换物,不属于租赁消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今年国庆期间,小明一家选择了标价为3268/人的云南六日游。小明在丽江的地摊上花了600元买了几件富有纳西族特色的小饰品,母亲和妻子则在商场透支刷卡消费的方式购买了12000元的玉镯。这里货币依次执行的职能是(  )

A. 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D.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查看答案

人之美,见于表,而源于心。城市之美,见于楼阁,而源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审视一座城市,离不开文明的视角,有了“文明”二字,方能显示出这座城市恒久的典雅与魅力。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市委书记高宏志代表邯郸人民领取“全国文明城市”牌匾,这是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城市竞争中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当之无愧地落在了邯郸。

邯郸创城活动以来,闯红灯的少了,楼道堆放杂物的少了,公共场所,随手乱扔垃圾的市民少了……市民素质整体得到了提升。每个邯郸人都深刻感受到了文明的进步、文明的渗透、文明的力量。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顺应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让每个市民都成为受益者。

(1)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邯郸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意义。

(2)我们作为邯郸人就“守住文明的成果”提两条宣传语

 

查看答案

2017年12月15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座传承2008年奥运会元素、又将迎来2022年冬奥会的“双奥”场馆,见证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又一重要时刻: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此揭开面纱。

冬奥会会徽“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以汉字“冬”为主体,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设计秉承展现举办地文化、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

两个会徽注重把中国文化底蕴、现代国际风格、冬奥运动特征融为一体,生动彰显了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时代风貌和文化魅力,形象地展示了冰雪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传递出运动员超越自我、奋力拼搏的精神,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憧憬。

参加评审的众多评委认为,“冬梦”和“飞跃”通过汉字和书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整体上动感十足,体现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和冬季运动拼搏疾驰的形象;设计色彩非常明快,手法也非常国际化,具有时代感,为今后会徽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立体呈现、延展设计预留了广阔空间。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冬梦”“飞跃”,以自信的方式告诉世界:中国人要梦圆冬奥、放飞理想,为奥林匹克和世界冰雪运动发展贡献自己的热情和智慧!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查看答案

“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近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 (  )

A.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B. 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C.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D.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