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
A. 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B. 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 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D. 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2016年10月12日,都江堰灌区召开2016年度岁修工作会议,初步决定今冬岁修于11月底开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水旱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由此可见,都江堰水利工程( )
①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②折射出我国古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③作为自然遗产受到我国政府重视和保护
④彰显了我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2016年10月11日,“丝路拾珍——敦煌文化艺术展”在台湾师范大学揭幕。“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文化技术的历史之漫长,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为世界所罕见。材料揭示了敦煌文化( )
①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③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其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标识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上述材料表明 ( )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全面吸收外国文化成果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播和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017年新年伊始,我国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开播之际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中国。该要求强调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 )
①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③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
④实现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随着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古诗文诵读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更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 ( )
①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古诗文教学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