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

《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

A. 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B. 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 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D. 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D 【解析】《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A体现的是诚实守信,B体现的是战友深情厚谊,与爱国主义无关,均应排除;C体现的是无私母爱,不适合题意;D体现了爱国主义,故本题答案选D。 内涵 名言警句 团结统一 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②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③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爱好和平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之用,和为贵; ③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 勤劳勇敢 ①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天道酬勤; ③不畏强御;④勇者不惧 自强不息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不怨天,不尤人;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国主义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1012日,都江堰灌区召开2016年度岁修工作会议,初步决定今冬岁修于11月底开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水旱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由此可见,都江堰水利工程(    )

①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②折射出我国古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③作为自然遗产受到我国政府重视和保护 

④彰显了我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查看答案

20161011日,“丝路拾珍——敦煌文化艺术展”在台湾师范大学揭幕。“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文化技术的历史之漫长,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为世界所罕见。材料揭示了敦煌文化( )

①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③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其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标识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上述材料表明 (  )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全面吸收外国文化成果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播和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7年新年伊始,我国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开播之际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中国。该要求强调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   )

①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③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

④实现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随着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古诗文诵读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更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 (   )

①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古诗文教学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