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提高工匠精神有利于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

技术创新与工匠精神的结合确保企业经营成功

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可能导致价格贵

工匠精神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标志和主导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解析】提高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商品的价值,故题肢①符合题意。题肢②中“确保”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说明其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更多,价格可能更贵,故题肢③符合题意。题肢④说法错误,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故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应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1214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一直以来,优质农产品物美但价高,各国居民在买与不买之间犹豫、徘徊。中央推动优质农产品供给,有望减轻这种矛盾之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居民充满矛盾之情,体现了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对立

②原生态食品的高品质决定了其价格较高 

③人们欲买优质农产品是因为人们的消费理念在悄然变化 

居民的犹豫,说明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环境,形成了滩羊肉独特的风味品质,陈海靠做盐池滩羊生意赚了第一桶金。由于散养放牧的越来越多,畜载量大大超标,导致草场破坏严重。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全面实施封山禁牧。滩羊在圈养以后,人们开始饲喂青贮玉米和精料,比散养的时候长得快、肥,出栏时间大大提前。但是,羊肉的味道发生了改变,不那么香了,而且膻味重了。陈海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羊也是这个道理。为此,陈海给滩羊建了十几亩的运动场。滩羊吃上了原来的草,和原来一样活动,还喝上了原来的水(盐碱水,含矿物质特别多),盐池滩羊肉的味道有了进一步的转化。经过几年的饲喂,盐池滩羊肉久违的味道终于又回来了,不仅鲜香浓郁,而且没有了膻气味。如今,陈海的生意比以前更红火了,销售量大幅度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陈海是如何“找回滩羊肉的味道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大数据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大数据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资源,能有效集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信息资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挖掘.加工.汇总.整合.存储和分享,为党和政府进行国家治理顶层设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助力党和政府找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优路径。大数据的开放和流动.使用和共享,能帮助治理主体准确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引发社会治理危机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因素,有效实施事前控制,进一步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

结合材料说明以大数据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良,享誉海内外。进入20世纪,注重内心情感表达的现代陶艺迅速发展,而景德镇陶艺仍然采取注重工艺而轻视思想和艺术表达的传统模式。当时,世界现代陶艺界对景德镇陶艺的主流评价是“作品技艺精湛,富有民族特色,但落后于时代”。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陶艺到底怎么发展引起了各界关注。有人主张,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艺术的全球化,因此,中国陶艺必须向西方取经,采取世界主流陶艺的表达方式。有人认为,中国陶艺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我们必须立足传统陶艺进行创新。

材料二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着政治、经济等多种风险,如一些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1)有人认为,发展现代陶艺应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陶艺,学习外来陶艺不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运用文化自信的知识说明理由。

(2)面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的国家表示怀疑,有的对中国持戒备心理,认为中国搞霸权主义。请拟定两条宣传纲要,以打消这些国家怀疑、戒备心理。要求主题鲜明、琅琅上口,每条限14个字以内。

 

查看答案

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倡导优良家风,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培育乡贤文化,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心民风,激励向上向善。重视传统节日,让其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感动中国人物表彰,“身边好人”“寻找最美”……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