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7月1日,我们迎来了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 回归20年来,在中央政府...

201771日,我们迎来了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

回归2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继续保持香港社会的经济政治大局稳定,各项事业都在向前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包括香港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符合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了香港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20年来,香港仍然保持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保持了包容的形象,仍然得到了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近10年居住在香港的法国人翻了一番,有2.5万之多,俨然成为了全亚洲最大的法国人群居地。以浪漫著称法国人如此钟爱香港足见香港之独特的魅力。香港中西方文化荟萃,承担起中西方文化在此融合,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和帮助。

风雨兼程20载,浓墨重彩谱华章,在“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下,久别重逢的中华儿女始终坚守民族团结之根本,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也愈加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成功的原因。

(2)运用文化包容性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香港仍然保持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的理解。

(3)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愿望,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或者典型事例,请列举两个。

 

(1)①“一国两制”的 方针正确地预见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一国两制”的方针适合香港经济基础状况有利于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③“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了真理,符合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的正确的价值选择。(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依据) (2)得益于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香港文化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有利于增强香港文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做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3)土尔扈特东归、彝海结盟、澳门回归。 【解析】本题以香港回归20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成功的原因,考生可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国两制”方针正确地预见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状况,“一国两制”方针适合香港经济基础状况有利于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正确的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了真理,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等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的包容性指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香港文化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有利于增强香港文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做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的角度进行回答。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例举土尔扈特东归、彝海结盟、澳门回归等事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在新时代更注重全面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必然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说明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个重大论断的理论根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全面宣传展示中国世界遗产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首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将于2017年8月11日至15日在福州举办。本届博览会以“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为主题,同期还将召开“首届中国世界遗产(福州)高峰论坛”,力求为热爱世界遗产文化、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届时,30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官员、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大师等将齐聚一堂,围绕共同关注的世界遗产文化开展交流与展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召开首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部分中国制造给消费者的印象是廉价低质,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价格已经不是消费者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了,人们更在乎的是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量等。这就导致我国的制造业原有的优势正在丧失本土的消费者,使我国实体消费市场低迷。同时随着人力资本、环境成本增加,我国制造业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我们必须培育“工匠精神”,建设制造强国。“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精致的精神理念 。它表现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敬业精神,以及对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表现在产品上就是不仅要精工细作,更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的成果。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并探讨我国企业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查看答案

女孩走下的士车后照射她走进楼梯口才消失的那束灯光,突然大雨滂沱时为双腿残疾者遮挡风雨的那顶花伞……陌生暖,就是来自陌生人的暖流。在你的生命中,总会遇到一些让你莫名心疼到想抱抱的陌生人。时代呼唤“陌生暖”启迪我们

①“陌生暖”倡导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的服从

②“陌生暖”彰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③“陌生暖”助推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的培育

④“陌生暖”呼应人们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有关专家指出,人们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大数据之“大”不在于数量之“大”,更多的意义在于人类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和“大发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能把握大数据与新价值之间的有利联系

②观念的创新实现了从大数据到新价值的创造

③从大数据到创造新的价值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