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近年来,无论是高铁走出国门,还是核电走向海外,“中国质量”正逐步取代“中国速度”...

近年来,无论是高铁走出国门,还是核电走向海外,“中国质量”正逐步取代“中国速度”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

(2)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

 

①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是助推制造业升级的精神动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重要作用。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工匠精神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生产优质产品。 公益广告词答案示例:用一生创品牌.传万代好手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3分;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本题以弘扬工匠精神为背景,考查文化的作用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本题的实质是考查文化的作用。考生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即可。 (2)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要围绕“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精炼性,要朗朗上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其中许多词语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萨其马”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融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④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之一

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这说明

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 传媒的变化推动了文化的共享

C. 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的要

 

查看答案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评价说:背离原著的创作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创意的匮乏和创作的浮躁值得反思这说明真正的大众文化必须是                                                                  (    )

A.能吸引人们注意的文化                     B.通俗的、容易被接受的文化

C.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D.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文化

 

查看答案

成语“天道酬勤”强调多一分耕耘便多一分收获,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

A. 团结统一    B. 勤奋进取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