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岁月可以随时光流逝让人们淡忘曾经走过的痕迹,然而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不应该忘记那...

岁月可以随时光流逝让人们淡忘曾经走过的痕迹,然而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重要人物。

在某知名网站推出的“感动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大众评选中,忧国忧民的屈原、忘却荣辱书写历史的司马迁、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苏武等历史人物榜上有名。他们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时代在变,感动不变。2017年2月8日,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颁奖盛典播出,火海救人英雄王锋、耶鲁村官秦玥飞、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大国工匠李万君、好医生梁益建等道德模范人物入选。他们用奉献诠释着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用理想和信念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说明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社会价值。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新时代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新时代民族精神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新时代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 (2)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本题以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重要人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说明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社会价值。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可以遵循四个步骤: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第二步“分”,即对观点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故本题着重可以从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地位与作用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展开即可。 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说明如何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侧重于如何做,故需要考生充分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本题可以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几个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将“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此,有人认为,不再强调“985工程”“211工程”对部分学校是打击,会伤了元气。确实,多年来,通过实施这些重点建设,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重点建设确实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

习近平指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参照国际通行的世界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外文化的交流互鉴,学习借鉴国外办学的成功经验。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评价指标体系在很多方面还无法充分反映我国大学的真实水平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实际贡献。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如民族教育、国学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因此,“双一流”建设不能盲目照搬世界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世界一流“中国标准”,逐渐将中国标准融入到世界标准中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我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查看答案

继《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后,央视一套、三套于2017年2月18日联合播出《朗读者》。《朗读者》定位为文化情感类节目,通过节目中嘉宾的朗读,让观众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朗读”是一部分,“者”是一部分。“朗读”是和文字有关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而“者”是和人有关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各种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朗读者》节目就像慢馒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朗读者》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查看答案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此,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

A. 历史文化 文明演进 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承与保护

B. 历史文化 文明演进 文化民族性 文化批判与继承

C. 先进文化 文化发展 文化多元性 文化传播与开发

D. 大众文化 文化创新 文化丰富性 文化创新与发展

 

查看答案

行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飞花令”就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的一种行酒令游戏。2017年1月29日至2月7日连续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则让改良版的“飞花令”又火了一把。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具有包容性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够在中华民族中产生强烈共鸣

③传统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中发展  

④改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发于神农,闻于备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揉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茶文化

A.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 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C. 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 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