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迥异,有“十里不同音”之说。但借助统一的文字,“语不同音”的中国人照样可以进行交流。千百年来,“书同文”与“语不同音”一直相安无事地并存。这种现象表明( )
①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不是统一的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 ④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7年6月,由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原创芭蕾舞剧《哈姆雷特》献演国家大剧院。该剧由英国芭蕾编舞大师德里克·迪恩创编,在古典芭蕾风格基础上,融入现当代芭蕾风格和诙谐幽默的表达,通过多媒体投影的运用,实现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从而广受好评。该剧的成功说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功不可没
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近期,在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文化节“文明相融、民心相通”为主题,目的在于促进民心相通、夯实民意基础,为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交流和其他各方面的合作奠定人文基础。可见( )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有志者,事竟成。应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理由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主动、深远持久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针对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热播,一位学者评论说: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并融入理想志趣的,因此,纵使千百年后再读,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选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这表明
①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华经典诗词能契合不同时代人们的内心
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华经典诗词能使读者得到精神滋养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旌性,中华经典诗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情怀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诗词意蕴的感悟是相同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