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准确预报地震,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公元132年,中...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准确预报地震,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公元132年,中国的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到现代,全球地震台网逐渐建立,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监控台网,人类观测预报地震才有了重要进展。但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根据试题的要求,从下列备选答案中,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备选答案:①人类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反复的无限的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2)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备选答案:①规律  ②联系  ③实践

它具有什么特点?              备选答案:①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②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③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① (2)③ ① 【解析】本题以预报地震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反复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特征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材料表明人们对地震的认识是一直在持续发展的,这体现了人类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反复的无限的。材料中没有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故应选备选答案①。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所以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实践,而不是规律和联系。实践具有的特点是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是意识的特点,不是实践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是联系的特点,不是实践的特点,故本题应选备选答案③和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多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这一真理蕴涵的哲理(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局部的辨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胡锦涛指出,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这一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查看答案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B.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查看答案

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B. 部分功能决定整体功能,整体服从部分

C. 事物是由各个部分有机联结而成的整体    D. 部分具有整体所不可能有的功能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与材料中唐诗的哲学内涵相一致的是(   )

A. 声东击西    B. 居安思危    C. 循序渐进    D. 画蛇添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