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芬效应”是指英国经济学家吉芬针对某些产品“价格升销量大、价格降销量小”的现象,得出某此情况下出现的“买涨不买落,买贵不买贱”的消费心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但当某种商品价格已经涨到极点时,这种做法就失去了其合理性。这是因为
①供求和价格相互制约
②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必须保持物价不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经济学家吉芬发现在危机或通货膨胀时,对面包(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随着面包价格的上涨而增加。这一现象又被经济学家概括为“穷人产品”,即在经济发展、收入看好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相对意义上的奢侈品有更多的需求;当预期收入减少时,对奢侈品的需求就会减少,以保证基本需求。“穷人产品”体现的经济生活知识有
①价值规律不适用“穷人产品”
②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③通货膨胀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④“穷人产品”的替代品是奢侈品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假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 630.00,美元存款年利率为 3%,人民币一年期储蓄 利率为 2.5%,一年期国债利率为 3.7%。不考虑其他因素,分别用 10000 元人民币进行一 年的投资,其收益对比正确的是
A. 人民币储蓄存款大于购买国债
B. 购买国债大于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
C. 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等于购买国债
D. 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小于人民币储蓄存款
因具备保障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这三种常见的慢性病,理赔时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高,不因既往病史拒保等特点,“税优健康险”受到31个试点城市企业和市民的青睐.这里的“税优健康险”
①由保险公司和政府共同来承办
②以人的寿命和身体来保险对象
③是投保人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④以财产及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渠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各种货币投资成为普通居民谋取收入的途径。储蓄存款、购买债券、购买股票、参加商业保险是我国公民对金钱的处置方式。在上述各种投资方式中,能够较好地兼顾收益和安全的是
A. 储蓄存款 B. 购买国债 C. 购买股票 D. 购买商业保险
2016年11月16 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逆回购(央行向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1400亿元,通过这一操作,央行乡市场释放流动性,当日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资金550亿元。央行的逆回购操作主要目的在于
A. 调节货币供应,释放通货膨胀压力
B. 降低利率水平,激发经济发展
C. 宽松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
D. 稳定利率水平,保障居民储蓄收益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重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政策措施会导致图示(P为商品房价格,Q为商品房供给或需求数量)变化的是

①央行等三部门决定,降低居民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至三成
②国土资源部、住建部要求各地合理适度增加住房土地供应规模
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要求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④财政部决定,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