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历史文化保护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三大支柱。有专家指出,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值不值,不能只看村子美不美,还要看人气旺不旺、产业兴不兴。考察“美丽乡村”看“颜值”更看“气质”的观点表明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 部分会对全局产生决定作用 D. 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辩证法看,这主要是基于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决定着事物性质
D.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饮茶有益于健康,但“饮茗不与四时同”。一般认为春饮花茶长精神,夏饮绿茶身清凉,秋饮青茶可润燥,冬饮红茶暖心甜。上述茶文化中蕴含的哲理是
A.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 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D. 想问题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最热经济关键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变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实现同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吾十有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对人生的这一小结突出表明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B.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C.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主观性
D.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