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6年9月25日,历时22年的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观天巨眼”——世...

2016925日,历时22年的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观天巨眼”——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竣工,这个由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建造的大科学装置投入使用后,对科学研究有极其重大的科学意义:可观测的天体数目将大幅度增加;它将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其中蕴涵着大量新发现的机会;它的研究涵盖广泛的天文学内容,甚至可以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观天巨眼”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表明:

①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②人们可以利用认识工具在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正确认识

③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依靠中介系统相互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验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时,由于客观条件影响,出现两球不同时着地现象。据此该学生认为,不能以某一次具体实践结果检验认识的正确性。支持该学生观点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实践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发展的          ②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④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体温”比过去2000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高,气候问题越来越严峻地摆在全人类面前。201611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中,“认识到必须根据现有的最佳科学知识,对气候变化的紧迫威胁作出有效和逐渐的应对”“认识到现有的技术部署和推广工作,缔约方应加强技术开发和转让方面的合作行动”等等。这些“认识到”可以说明:

①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③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④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611日,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在可燃冰的研究方面并非一帆风顺,中国科技工作者经过20年赶上发达国家50年的发展水平。可燃冰试采成功体现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正值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将其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分为一个“节气”, 形成“二十四节气” ,并用于农业生产。这表明:

①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二十四节气”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③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④真理是在认识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过程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模拟古代的海水水样实验中发现,黏土一定条件下会形成水凝胶,在几十亿年的过程中,水凝胶对各种化学物质发生复杂反应后形成的蛋白质、DNA,最终促使活细胞正常运行的过程起到了制约和保护的作用,直至包围活细胞的细胞膜发育完全为止。黏土是可以使生命成为可能的复杂生化物质的起源地,这一研究成了中西方神话故事所说的神用“泥土造人”的科学佐证。材料表明了: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深化

②科学研究实验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新标准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④意识的作用在于能动地认识世界和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