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文学作品必须时刻贴近百姓生活,才有生命力,好的作品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联,作家应该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所希望的是什么,最大的痛苦是什么。这一观点说明了
A. 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
B. 来自劳动群众生活中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C. 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新
D.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定位为“文化中国、文化卫视”的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别出心裁地推出一档汉字文化节目——《汉字英雄》,意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展示自己所掌握汉字的水平和个性的舞台。此举是基于汉字( )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重要文明标志
③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独特作用
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文字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不同。中国的律诗、日本的俳句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十四行诗,其间的差距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尽管我们可以将中国的律诗翻译成其他的文字,但是无论在意义还是在韵味方面都存在着天壤之别,这说明( )
A. 世界文化有人类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B. 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C.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 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就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种自信于
①中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③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中华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陕西调研时强调,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这说明,加强文化建设必须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②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③发展文化产业,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④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如“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等。下列说法和上述精神内涵相吻合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③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④吴越同舟、众心成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