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犹如一片水中飘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真正的哲学能为人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③哲学的进步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
④哲学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科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
A. 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B.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 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材料一 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丈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材料二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 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1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1/乙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1)请运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合理性。
(2)请你结合材料二,针对“舌尖上的浪费”这一问题设计两条标语,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则一,一则多国的“贵和”思想需要得到今天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有外媒评论说,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地带有传统的厚重外衣,而现代的通俗理解稍显困难;中国的“贵和”思想中国人人都能理解,却缺乏国际化的生动诠释,其他民族在理解上总存在隔膜;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停留于思想层面,而缺少中国普通民众身体力行的生动表达。
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让传统“贵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指出:辽宁省是全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较多的省份之一。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辽宁省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原因。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