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当代再建“海上丝路”无疑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请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的主题词之一。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让人们不禁担忧:当几亿农民脱离土地,作为乡土文化的载体,那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居将如何保存?一些文物古迹是否会在铲车声中一去不复返?那些符合农村生活节奏的剪纸、刺绣、蜡染等民间技艺又何以存活?怎样才能既保持原有的历史因素,又能融入新的现代化因素,避免“千镇一面”?
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产生上述“担忧”的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从个人到国家,“家”是最重要的精神纽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在今天,重视家风建设,是因为( )
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家庭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 )
A.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 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D.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人民日报》曾经载文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在五千年独一无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收获了灿烂辉煌的悠久文明,也留下了不同于任何民族的历史课题——古老文化如何中兴?”在这里在“五千年独一无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收获了灿烂辉煌的悠久文明,”指的是中华文化的( )
①源远流长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博大精深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