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国家公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给人民群众提供“对路子”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有利于( )
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②提高群众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③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路径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包括( )
①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 ②继承各种传统历史文化的要求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 ④我国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在这里,他看到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从共产党人极其简朴的生活中,斯诺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他称之为“兴国之光”。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需要我们
A. 发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B. 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C. 传递团结统一的精神火炬
D. 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照亮前进路
我国疆域辽阔,既具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文化,又拥有粗犷豪放的北方草原
文化;既有质朴淳厚的中原文化,又有浪漫神奇的西南文化。这说明( )
①我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明显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文化差异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
④各地自然与社会情况不同,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光明网曾做过“汉字书写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A. 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B. 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 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D. 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