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 “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这人不慌不忙地说: “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 (原文的批注是: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这一故事表明的是一种“够用就好”的生活态度。当人们在吃到饱的自助餐厅,毫无忌惮的吞食,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这则故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真正的哲学( )
A. 能够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
B. 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C. 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
D. 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近代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据此,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
A.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 片云于共远,永夜月同孤
C.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C. 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D.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基于过去在片面发展观指导下,片面追求GDP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伟大战略思想。这说明
A.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B. 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C.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 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的科学
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③前者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三者的共同点在于
①都认为物质依赖于意识 ②都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③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④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