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

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研究制定救援计划,指导开展救援工作。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使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及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研究制定周密的救援计划体现了这一点。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也可以答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在周密的救援计划指导下,发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取得抗灾救灾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本题以四川汶川地震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能动作用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研究制定周密的救援计划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及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在周密的救援计划指导下,人们取得了抗灾救灾重大的阶段性胜利等角度来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5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5分)

(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5分)

 

查看答案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下列与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有

①“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②“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局部”“有时”“零星”等词汇将逐渐被请出气象预报业务,天气预报将加强在时间精度、空间精度和量级精度上的准确性。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目前北京市已经能够做到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天气。据此回答题。

1.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表明人们

A. 对天气变化的规律认识越来越准确    B. 已经能控制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C.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    D. 只要认识了规律就能预测事物的未来

2.天气预报之所以要更加准确,除了类似2008年奥运会每个场馆需要具体气象信息外,

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细。这表明

A. 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发展

D.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①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③水往低处流

④摩擦生热   ⑤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起反作用      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⑦市场经济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⑧交通规则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⑧    C. ②⑤⑥⑦    D. ③④⑥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