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
这表明( )
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 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为庆祝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羌族、藏族等 13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充分展示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丰富内涵及独特魅力。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属于( )
A. 传统习俗的继承
B. 传统思想的继承
C. 传统文艺的继承
D. 传统建筑的继承
清远连南千年瑶寨,被称誉为世界瑶族首领排。在瑶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 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
A. 否定了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
B. 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 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 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正能量”一词本为物理学术语,其解释为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但该词被一些博主通过微博赋予新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流行语。
这一现象说明( )
A. 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 网络是最直观、最常见的传媒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的安排,一般是家长住正房,晚辈住厢房或者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按规矩来。
四合院的房屋布局合乎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 )
A. 传统建筑思想隐藏于社会地理环境之中
B. 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
C. 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
D.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300万元。
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 )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
②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