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格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例如,颇具华丽气质的封闭式四合院,开敞的苗族吊脚楼,秀丽的傣族竹楼和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族的蒙古包,云贵高原及广西地区的干阑建筑、石头寨、风雨亭等,这些形态各异的建筑,给人以强烈的感性冲击,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建筑文化。
由此可见( )
①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建筑的多样性
②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建筑是民族文化的记录,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建筑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教授认为,不能把美国母亲节视为世界母亲节,法国、泰国、阿拉伯地区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中国也应确立自己的母亲节。
这是因为( )
①民族节日能更好地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和追求
②民族节日是强化中华文化主导、抵御西方文化的有效措施
③民族文化只有做到与其他文化全异才能彰显其特殊价值
④保持文化民族性有利于维系民族生活和社会稳定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
图书漂流 ( )
A. 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 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 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2013年8月13日,一张名为“一只死去的北极熊”的照片在网上被广泛关注。一只瘦成“毛毯”的北极熊尸体在北极圈Svalbard群岛被发现,从它的卧姿可以看出,它是饿到无力行走后倒下的。照片颇具震撼力,看后能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使命感。照片的点击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仅百度就有相关搜索结果约347 000 个。
材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
A. 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B. 人们的环保意识主要靠网络来唤醒
C. 网络传媒的推广使旧传媒的作用日渐消失
D.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印刷媒体的推广
C. 广播的出现
D. 网络技术的推广
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坚持文化中心主义。所谓文化中心主义就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来评价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正确的,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错误的倾向。
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
① 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 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尊重、共同发展
③ 是承认各民族文化具有优劣之分的表现
④ 是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要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