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我国是一个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

我国是一个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

据统计,2005~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2016年我国出境人次达1.35亿,境外消费达2600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2016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1100亿美元,其中76%的消费发生在境外。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

 

我国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采用先进工艺和高的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质量;加大高端消费品研发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和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解答本题考生要注意有两问,一是回答材料反映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关于第一问考生可通过材料总结出材料反映出我国生产与消费不平衡,供给侧出了问题,国内生产的商品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关于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属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考生可根据第一问中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问题,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依靠科技创新、加大品牌建设、降低生产成本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现如今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中国家庭最实用的交通工具。

材料一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广告创意,让人们认识了澳柯玛品牌,同样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该品牌在电动车市场中竞争力不断提高。

措施1

加强科研创新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措施2

立足农村市场开发电动三轮车

措施3

全国设立直销点,加强现有资源合并

 

材料二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屡创新高,进口原油价格高涨使得国内炼油企业成本不断提高。最常用的93号汽油5年内涨幅达105.3%。油价多次提高,一般的家庭汽车仅油钱每月就至少多支出300~500元,使得多数家庭的养车成本提高了45%~65%,但同时推动了电动车销售的旺季。

(1)结合材料一分析澳柯玛电动车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油价上涨为何能推动电动车销售。

 

查看答案

如图和如图分别是甲、乙两种不同商品价格下降过程中出现的需求变化曲线。据此可知(  )

 

 

 

 

①甲可能是高档耐用品, 乙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②甲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乙可能是高档耐用品

③甲乙商品的降价会带动其互为替代品的销售   ④甲乙商品的降价会带动其互补商品的销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居民老王1992年和2013年家庭收支状况如下表(单位:万元)老王家1992年和2013年的恩格尔系数分别是____和____.这一变化表明他家(  )

年份

家庭收入

食品支出

服装支出

教育支出

其他消费

银行储蓄

恩格尔系数

1992

3

1

0.5

0.4

0.6

0.5

 

2013

20

4

2

3.3

2.7

8

 

 

 

A. 40%    33.3%  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B. 33.3%   20%   家庭收入和储蓄存款明显增加

C. 40%    33.3%  生活消费以发展和享受资料为主

D. 33.3%   20%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

 

查看答案

银监会发布的2015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银行业利润增长有所趋缓,商业银行2015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5926亿元,同比增长2.43%。这15926亿元

①来源于银行存贷款的利息差          

②指的是银行存贷款的利息差

③不包括银行的业务运营成本          

④是银行支付贷款利息的结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①发展公共事业,改善投资环境

②降低税率,加大财政补贴

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

④下调利率,减少居民储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