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丰厚,意义深远,将谱写各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丰厚,意义深远,将谱写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一带一路”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是“五通三同”。“五通”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是统一体,缺一不可。“三同”就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者也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就是共赢。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证,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优先领域;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内容;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不言而喻,跨越各国的“世纪工程”若能获得沿线国家民众的广泛支持,将会顺利得多,反之,则寸步难行。所以,必须通过传承和弘扬古“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开展广泛的人文交流,加强媒体合作、旅游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增进彼此合作和理解,以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材料二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我们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我们要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共建“一带一路”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的意义。

 

(1)①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②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③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一带一路”作为创新之路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各国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有利于各国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各国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各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解析】本题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为话题,从经济生活和哲学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辩证否定观的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考生由设问的知识范围“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并结合材料中“一带一路”的内涵“五通三同”这一有效信息可知,从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等角度分析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辩证否定观。考生由设问的知识范围“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并结合材料中习近平主席关于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的作用及要求的主旨演讲这一有效信息可知,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等角度切人思考作答。如果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要求的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5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中央财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标准、加快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推进医疗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确定支持社会办医和健康旅游发展的措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部署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提升服务能力。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在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平方面的作用。

 

查看答案

2017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结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当前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也亟待破解。这预示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据。

 

查看答案

用百度浏览器搜索贝母图片,你会看到各种与鳞茎相关的中药材,而换成谷歌来搜索贝母的拉丁名FRITILLARIA,查询结果则全是缤纷艳丽的花卉。这种差异说明

A.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B. 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 事物价值的实现受到事物需要的制约

 

查看答案

李克强总理在20176月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会见企业家代表时指出,国际上一些领域出现产能过剩,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很多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一个结果。在消化过剩产能方面,中国为白己的结构性改革做出了努力。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结构性改革是基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改革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产能过剩,表明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④改革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推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贯彻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关键要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持续推动去产能工作。由此看出

①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②主要矛盾具有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抓住并解决重点

③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好事物的性质和主流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