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下图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①y为人...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下图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①y为人民币汇率 x为商品进口量

②y为货币流通速度x为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③y为个别劳动时间 x为商品价值总量

④y为某种商品价格 x为该商品替代品需求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C 【解析】人民币汇率上升,有利于进口,进口量增加;人民币汇率下跌,不利于进口,进口减少。Y与x同增同减,①项符合题意;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减少。货币流通速度降慢,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增加。Y与X成反向变化,②项错误;个别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减少。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商品价值总量增加。Y与x成反向变化,③项与题意不符;某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替代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故y与x同增同减,④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二手车平台在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巅峰之夜”钻石广告位的竞标中,最终用3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黄金时段60秒的广告播放权。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了

A. 价值尺度职能    B. 流通手段职能

C. 支付手段职能    D. 世界货币职能

 

查看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带领着观众共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宴,为娱乐味过重的电视节目注入一股“清流”。

材料一  有网友认为,经过了这么些年快餐文化的‘狂轰滥炸’,人们在呼唤主流的、温暖人心东西的回归,对那种咀嚼式、需要细细品味的东西更有兴趣,文化类综艺的春天已经到来。但也有网友对于文化类综艺能否从“清流”变成电视荧屏主流,并不乐观。他们认为现在的几档文化类节目,形式基本停留在诵读、记忆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更多的是在拼情怀和新鲜,这样的形式能有多长久的电视生命力,并不是很看好。

材料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靠几档综艺类节目就能完成的,需要打一场持久战。既要形成文化传承接力,又要适时抓住契机,唤醒潜藏在大众血脉中的传统文化基因,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材料三   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事业,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积极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从认识论的角度正确看待材料一中网友的不同观点。

(2)运用“发展的状态”的哲理,简要说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打持久战”。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应如何“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开放融合是地区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因此,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化亚太伙伴关系,以开放谋共赢,以融合促繁荣,不断开拓进取,共创亚太发展的美好未来。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的主旨演讲中提出G20未来发展的“中国方案”,指出G20应该根据世界经济需要,调整自身发展方向,进一步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要协商谈判,但更要采取务实行动;同舟共济,发扬伙伴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倡议“深化亚太伙伴关系,共创亚太发展的美好未来”?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中国方案”。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考验与挑战也无处不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材料二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进一步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任何个人或组织胆敢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窃取国家秘密,国家安全机关将绝不手软,坚决打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了怎样的思维方法。

(2)国家安全就像空气和水,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谈谈你在共建安全中国中应有的担当。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随着慈善事业体量的增大,慈善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标志着我国的慈善事业进入全面法治的时代。让善行得到法律的保障和尊重,让求助者有章可循,让不法行为受到惩处,《慈善法》为爱心保驾护航。

材料二   被喻为“开门立法”典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从2005年民政部提出慈善事业促进立法的建议,在经历长达10年的调研和起草后,《慈善法》草案在2015年10月和12月先后两次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最终在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在《慈善法》草案审议期间,共有代表1231人次发言,提出近4000条修改意见,对草案作了110处修改,其中实质性的修改38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制定《慈善法》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慈善法》的立法过程中人大和人大代表的做法体现的政治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