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汇报。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向社会公众和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新制定的《民法总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把对人权的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法总则》广泛确认了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权益,包括胎儿利益保护规则、老年人监护制度、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等,实现对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保护。《民法总则》的制定标志着我国人权保护法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民法总则》制定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民法总则》为什么要把对人权的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民法总则》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请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①党坚持依法执政,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立法、提出立法建议,并通过法宝程序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行使立法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多征求意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③做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重视对人权的保护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利益;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该法的制定为保护人权提供法律保障;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高度重视对人权的保护,有利于平等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示例:①邀请法律工作者到校宣讲《民法总则》;②举行“民法知多少”知识竞赛。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民主特点、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三个小题进行考查。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民法总则》制定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主体明确,即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等角度作答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民法总则》为什么要把对人权的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将人权的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规定的。 (3)本题要求考生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允许考生发表不同意见。如:邀请法律工作者到校宣讲《民法总则》;举行“民法知多少”知识竞赛。等等。   表现     广泛性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宪法还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真实性   提供制度保障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1000多件   提供物质保障 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 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带一路”,恢弘的画卷徐徐拉开。

材料一

继2016年杭州G20峰会后,中国又迎来了一次受到全世界瞩目、彰显中国在全球经济中重要角色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论坛。此次峰会成果累累,相关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小项上达成协议。丰硕的成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的前景。

材料二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还为我国民众带来了福利:福利一,海淘更便宜、更丰富。积极同沿线国家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交税减少,百姓能买到更有特色的商品。福利二,海外留学更轻松、就业创业机会更多。教育部已与四十六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青年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等领域的合作。福利三,遍览“一带一路”沿线优秀文艺作品。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等活动……

(1)结合材料一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广阔前景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对提高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巴黎协定》规定,缔约方应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2017年6月1日,美国借口本国利益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引发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反对。美国的这一做法

①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具体表现

②反映了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的不可调和性

③违背了主权国家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

④只顾本国利益,未能坚守大国的全球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直面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南北差距更加突出等问题,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深刻剖析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开出综合施策的中国良方,引发各方响应。这表明

①世界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②经济低迷和贫富差距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维护各国共同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7年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有

①取缔寺庙香烛售卖摊点,引导信徒文明进香

②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③支持宗教界人士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④引导国内外宗教界彼此介入和制衡,开展友好交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近日,国家发改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8亿元,支持内蒙古、青海、新疆等13个省区的民族聚居行政村项目建设,包括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民族文化传承等领域。国家对民族省区的扶持

①有利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

②有利于协调民族地区与中央的关系

③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

④有利于消除民族问的经济和文化差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