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哲学是爱智之学。下列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指导具体科学研究
④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实现了( )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它们的唯一标准是( )
A. 对思维与存在辩证关系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D.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不同回答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从而推动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的眼前。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 )
A.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B.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意识的能动作用促进事物不断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十二五”期间,针对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多在需求侧发力。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高端、高品质商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亟需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材料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材料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技术工人和企业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管延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席钳工。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1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说:“我不怕吃苦不怕累,就是这个执著,我认准的事,我需要把它完完好好地干好,必须把它圆满地干好,不管出现什么问题,我会走到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3)结合材料三,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说宋朝时,一次皇宫失火,宫殿和亭台楼阁都化为废墟,大臣丁谓奉命主持重建。要在短期内清理堆积的废墟垃圾,运输木材和石材,还需要准备大量的新土,时间不够怎么办?丁谓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法:从施工现场向城外挖一条大沟,挖出的新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然后从城外把河水引入沟内,使之成为一条人工河,用来运输建筑用的木材和石材。完成运输任务后,把沟里的水排空,将剩下的废弃物及垃圾统统填入沟内,重新平整为平地。这个施工方案节约了人力物力,缩短了工期,工地秩序井然,都城交通和百姓生活没受影响。
结合材料分析丁谓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