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城会玩”等网络热词出现后,受到热捧,人们在日常交流中...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城会玩等网络热词出现后,受到热捧,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②网络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一般都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②

 

C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城会玩”等网络热词出现后,受到热捧,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这说明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①④选项正确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③选项表述错误,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选C。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含义 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 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 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具有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侧重点 强调空间(“横”)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和方式,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润物细无声”等 强调时间(“纵”)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如“乡音难改” 要求 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素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涌现许多网络热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duang”“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等,这些热词多为社会热点新闻、新知识、新观点的浓缩或概括。这表明

A.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始终是同步的

C. 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查看答案

经考古证实,南昌海昏侯墓迄今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包括青铜器、金银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众多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③文化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④文化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度第71届联合国大会

②永顺老司城遗址成为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③91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四次小幅下调

④今年中秋之夜,我国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升空。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查看答案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促进公共文化事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3年11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明确了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的发展思路

2014年4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组,召开10多次座谈会、研讨会,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

2016年4月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

2016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在全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2016年12月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2017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怎样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

(2)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请列举两条与法治相关的古诗词、名言。

 

查看答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并发表讲话。指出中国-东盟对话关系建立以来,双方政治上坚持以“信”为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尊重各国国情和选择的发展道路;经济上坚持以“义”为重,坚持做守望相助的好邻居、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同时还坚持以“利”为绳,共谋发展大计,实现了经贸合作的跨越式发展,做大了共同利益的蛋糕,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共赢格局;文化上坚持以“和”为贵,奉行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原则,传播睦邻友好理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争议,和平稳定成为双方关系的主旋律。只要双方坚持以这些理念和原则为指引,中国-东盟双方关系就一定能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指出这些理念和原则利于实现中国-东盟双方关系新的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