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而言要
①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②奏响主旋律,引领社会思潮
③明礼知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④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中国大妈狂扫黄金”,每每看到此类新闻,在感叹“大妈们”对黄金执迷的同时,也映射出她们对黄金的保值增值价值予以肯定。纵观数千年文明史,中国人对于黄金有独特的情结。中国人的黄金情结穿越千年延续至今,依然在这个银行卡遍地的时代影响着你我的生活。这体现了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发展有其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有时能够脱离政治经济而独立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17年将出现两次立春,被认为“双春年”。有人认为,“双春”代表着“多子多福,婚姻幸福”,所以双春年是婚娶生子的好年份。对此,青年学生应采取的态度是
A. 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B.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C. 崇尚多元,尊重个性
D. 远离迷信,彻底取缔
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沈从文的《边城》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湘西特有的纯朴与清灵;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感受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 不同地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B. 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D.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好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理的感悟、情的陶冶。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两次写入“全民阅读”、“一起阅读”,2016年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希望全民阅读形成氛围”。提倡“全民阅读”的文化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②全民阅读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阅读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和社会的道德力量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将“一带一路”建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材料一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得到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回应,为未来“一带一路”明确了合作方向。中国同与会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全面的政策对接,签署了几十份合作文件,确立了未来一段时间合作的重点领域和路径。各国通过本次论坛确定了一批重点实施项目,使得“一带一路”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广,程度越来越深入。同时,中国宣布丝路基金将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投融资支持。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核能、航空、电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制造业体系成熟,综合配套能力强,在诸多领域拥有优势产能。阿拉伯国家拥有资源、资金等优势,对基础设施和推进工业化的需求很大。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东方、投向中国。而扩大向西开放,拉紧同阿拉伯世界的经济纽带,也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现实需要。
中国与阿盟已建立政治战略对话机制,顶层设计日臻成熟,务实合作显露活力,人文交流丰富多彩。
(1)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语出《圣经》,比喻富饶之地、幸福乐土),如今很多地方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沿线各国重新“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意义。
(2)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双方应该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