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姑构性改革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姑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牧、农村增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是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安徽省针对农村大量青壮年外流,不少耕地走向荒芜的现状,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特,让“愿意种地的”大户获得更多土地费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而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现代化中领军作用。针对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承包权利就没有了的顾虑,安徽省通过创新制度设计,在全国事先开展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向农民“确实权、颁铁证”,解决了流转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明确严格保护承包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或者限制其流转土地。针对农场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安徽省在全省54个县市搭建起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共计办理土地交易3.2万宗、交易额48亿元,实现了土地有效流转。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安徽省是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盘话农村土地资源使农民增收的。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安徽省在农村土地确权过程中,为什么重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1)①尊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②完善市场体系,实现土地的有效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③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秩序,为农民增收奠定制度基础。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农民是农村生产实践的基本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村的改革自始至终是由农民发起的、推动的;重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安徽省是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使农民增收的,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安徽省是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使农民增收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安徽省在农村土地确权过程中,为什么重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安徽省在农村土地确权过程中,为什么重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的内容角度,即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等方面来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D打印参照的是打印机技术原理,能够将计算机设计出的物体直接打印出实物。3D打印降低了设计与制遣的复杂度,能够制造出传统方式无法加工的奇异结构,拓展了设计人员的想象空间。有国外科教媒体评论说,3D打印技术将改变世界。这印证了

①辩证否定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基础上发展的   

④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指出,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要弄清楚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部分与整体相互制约、不可分割,政策的差异性要服从政策的统一性

②主次矛盾的地位具有不平衡性,政策的统一性要优于政策的差异性

③共性与个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政策的原则性统摄着政策的灵活性

④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政策的灵活性要符合政策的原则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承受到污染,而这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基本生活用水量。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①把握废电池联系的多样性是我们正确处理废电池的前提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控制好废电池的丢弃量

④要正视废电池无条件地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这是因为

A. 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B. 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

C. 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D. 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民族,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有学者认为善行有三:一为利他图报,以谋名利;二为利他为乐,自我满足;三为利他无欲,自觉自然。为了更好地弘扬慈善精神,营造人人乐善的社会氛围,我们应该

①践行友善价值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

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唱响社会主旋律,避免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