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工开物,随物赋形。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工开物,随物赋形。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航空手艺人”胡双钱,35年里零失误加工了近十万个飞机零件;53岁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耿家盛三十余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就为磨好“一把刀”;美的集团的“煮饭哥”,为了开发新电饭煲,两年内煮了两吨米,练就了“闻香奇技”……

他们始终把人生价值根植在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企业发展之中,把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企业梦当中,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倾注了所有心血。正是这些匠人们数十年如一曰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1)有人认为:只有创新才能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弘扬“工匠精神”应坚持创新,使“中国制造”升级。运用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对该观点予以评析。

(2)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向“大国工匠”们学习。

(3)结合材料,就弘扬“工匠精神”拟订两条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

 

(1)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应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创造新工艺,掌握更多核心技术。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弘扬工匠精神还应继承传统,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实现工艺和技术的创新。 (2)①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我们要学习“大国工匠”心怀国家、心怀企业的高尚情怀和坚定信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要学习“大国工匠”立足本职工作,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中实现。我们要学习“大国工匠”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砥砺自我。我们要学习“大国工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示例一:弘扬工匠精神,塑造中国形象。 示例二:工作精益求精,传承工匠精神。 示例三:传承工匠精神,做中国好工匠。 【解析】本题以工匠精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否定观、创新的社会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对该观点予以评析,考生可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应树立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弘扬工匠精神还应继承传统,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实现工艺和技术的创新等角度进行回答。 (2)我们应如何向“大国工匠”们学习,考生可从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我们要学习“大国工匠”心怀国家、心怀企业的高尚情怀和坚定信念;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要学习“大国工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中实现。我们要学习“大国工匠”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砥砺自我。我们要学习“大国工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等方面进行回答。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弘扬工匠精神,塑造中国形象,工作精益求精等角度撰写公益广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以项目扶贫为主要形式,以工程实施为重要载体。这些做法对我国取得的减贫成效功劳很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就是精准度不够导致减贫效率不高。扶贫开发已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候,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如何转型?方向已明,那就是精准扶贫。首先要搞清楚谁是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精准扶贫要取得好成效,最终要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在工作中检验。只有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减贫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

然而,决战脱贫攻坚决非一时之功。扎扎实实脱贫攻坚,就是要下“绣花”功夫,脱贫攻坚等不得,也急不得,要克服急躁症,摒弃盲目求快和提前脱贫的冲动,防止萝卜快了不洗泥,出现扶贫造假,经不住历史检验。“绣花”讲究针脚细密平整,脱贫攻坚同样需要精准精细,扶持谁、谁来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特别是对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传统的扶贫方式未必有效,须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靶向治疗'方能拔掉穷根。只有扶贫的“针脚”缝得准、织得密,脱贫攻坚才能不留空白点,绣出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谈谈对从“项目扶贫”到“精准扶贫”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扎扎实实脱贫攻坚,就是要下‘绣花,功夫”。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再靠“刺激政策”提升总需求的套路来促进经济增长。

材料一  提到供给侧,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西方经济学界的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深受供给学派影响的里根政府提出“经济复兴计划”,主要措施包括: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少政府干领,缩减政府开支。这令美国经济迎来“大稳健”时代。今天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不是照搬供给学派的观点,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合理成分。

材料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血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正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

(1)结合材料一,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今天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不是照搬供给学派的观点,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合理成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2017年春节期间、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返乡记”,多是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农村老家有感而写。有的是说农村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变好,有的慨叹农村颓废衰败;有人看到山水如画的故园,有人看到的是家乡“空心化”的凄凉。这些报道中,有的以局部的真实代替整体的真实,有的以记忆揣测现在和未来,还有的并非返乡之作而是纯属虚构。怎样的报道才能真实准确、分析客观,再次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

 

查看答案

2017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打造的《新华字典》APP(1.0版)正式登陆各大应用市场。读款APP全面解决了用户査字、输字需求,但该APP每天仅有2个字免费体验、完整版需付费40元的情况也引发了争议。争议的出现是因为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

②价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③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不同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和条件变化而不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被称为“民谣拓荒者”的赵雷以一首《成都》唱哭了很多人。这首歌的特别之处在于写离愁却不酸楚,写分别却不忧伤,写悲伤逆流成河却满心是过去的美好。而且虽然说的都是些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每个细节刻画入微,画面感强,很容易产生共鸣。这说明

①新生事物必然得到人民支持

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③矛盾双方相互区别相互贯通

④创新能够推动社会文化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