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回家过年,已经成为所有华夏儿女心中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回家过年,已经成为所有华夏儿女心中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文化情结。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徙不断轮回。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每年的春节回家,是亿万中国人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无论雨雪冰冻灾害,无论海陆空运力是否有限,也无论爆炸性增长的人流让旅途拥挤不堪,似乎什么也阻不断中国人春节回家团圆的路。回家是拥挤的,回家之路是辛苦的,可归程的游子不会把回家当作一种辛苦,他们的心里是充实而温暖的,家的呼唤和对家的期待,足以驱散任何一种艰难和劳累。知名媒体人杨澜指出:什么也阻止不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是漂泊的心灵寻找接纳与慰藉的旅程,恰似全民的一次心理治疗。

更多节日都正在慢慢移植进我们的生活。植根于基督教传统的圣诞节点亮了中国城市街头的树形装饰。信息化、全球化,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节日的形态。不过,春节仍然牵动着亿万中国人心中最柔软的情愫。这个节日,凝结着亲情和乡情,寄托着慰藉和希望,是高度流动、飞速变化的时代最深的乡愁。从纸张的发明让桃符换成对联,到电灯出现后灯笼只剩下躯壳,春节又何尝拒绝过变化?变和不变之间,这个节日总在与时代一道前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什么也阻止不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的理由。12分

2“年在人们心理并没有淡化,淡化的只是瓦解中传统的方式与形态。”选取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论道理,结合材料,运用该道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8分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春节强大的情感凝聚力,把人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家乡传统节日的氛围和节日行为蕴含着民族文化记忆,这是人们继续保持回家过节习惯的文化潜动力。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庆祝春节凝结着亲情和乡情,寄托着慰藉、希望和乡愁。 ④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成俗、时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浓厚的回家过年的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⑤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数千年的回家过年的春节文化对人们的思维及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每点3分,答到四点即可,共12分) (2)①一切事物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瓦解中传统的方式与形态在人们的心中不断淡化,人们过年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3分)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寄托在春节中浓浓的文化情结依然没有淡化,体现了相对静止 。(3分)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过年的方式不断创新,但人们对过年的情感仍然不减。(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什么也阻止不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回答。解答时把握“回家过年”属于传统节日,从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民族节日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特点等角度分析,并回答其现实意义。 (2)本题考查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年在人们心理并没有淡化,淡化的只是瓦解中传统的方式与形态。”,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年在人们心理并没有淡化”说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淡化的只是瓦解中传统的方式与形态”说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故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考点:文化的作用、民族节日、传统文化,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表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④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漫画《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包袱在过日子》的人生哲学寓意是(   )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 

②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不可或缺的条件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思考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与下字蕴含的哲理最相近的是(  )

A.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B.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C. 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

D. 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查看答案

全面深化改革应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说明改革要(   )

①把握认识运动的反复性             ②辩证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③坚持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           ④统筹兼顾,抓住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从下列两首标题同为《泥土》的诗歌中可以看出(   )

     泥土                             泥土  

  作者:鲁藜                         作者:黄淮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老是把自己当作泥土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就时时有被践踏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还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便时时有被发现的幸福

A.对于泥土与珍珠的价值判断不存在客观标准  

B.是痛苦还是幸福会因人的立场不同而发生转化

C.是痛苦还是幸福关键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

D.对泥土的不同认识源于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