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

26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O.5个百分点。安监总局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底,全国关闭2 000处以上小煤矿。我国加快和完善立法,目前有《预算法》、《环境保护税法》、《证券法》、《资产评估法》,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司法应时,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材料二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着眼于依法治国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方面,对以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全方位部署。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中,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经济学依据。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该如何勾勒出一张依法治国的蓝图。12分

 

(1)①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我国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5分) ②安监总局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通知》,是我国通过行政手段关停小煤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5分) ③加快和完善《预算法》、《环境保护税法》、《证券法》等,是我国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的法律手段,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 (2)①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的实施。 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③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⑤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⑥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每点3分,共1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经济学依据,属于依据类的解答题。考生针对材料中三个具体的措施即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安监总局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通知》、加快和完善《预算法》、《环境保护税法》、《证券法》可以分别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三个角度进行分别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该如何勾勒出一张依法治国的蓝图,考生可一次围绕着不同的主体进行分析说明。首先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分析说明要依法执政,然后考生可以从人大要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再次可以从政府应该依法行政;最后可以从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司法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宏观调控的手段、依法执政、人大的职权、依法行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京津冀行政区划图》在制作过程中,将三地的数据资料在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取舍,而不是简单将原来三地各自的地图拼接在一起。这要求地图制作人员(   )

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克服要素功能以提升系统功能

③立足局部以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④树立全局观念以选择最佳方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2014年的改革浪潮是一浪接一浪。伴随着改革进程,人们形成了一些新的观念、更新了一些观念;同时,改革进程也让人们坚信了一些认识、抛弃了一些认识。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4年入秋以来,“充电宝”成为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形容词”。“充电宝”本身是名词,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网络片段而引申成形容词,成为描述某一种人的标签。从哲学角度,以下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安不忘危”的观点,被世人当作一种处事原则而长期受到推崇。从哲学上看,对这两个观点的正确理解分别是(   )

①在同一前提下把握对立

②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中

③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的  

④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   )

A.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今天所用   

B.要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C.根据实践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彻底根除   

D.根据实践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