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32分) 材料二:2013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多处城市连续出现了雾霾天气,空...

32分

材料二2013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多处城市连续出现了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 .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 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材料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4分

2结合上述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12分

3结合材料三,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我国人均占有资源较少,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CO2排放量很高,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模式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2分) 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 ②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分) ③引导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分) ④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加强引导,促进结构调整。(2分) ⑤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承担社会责任。(2分) ⑥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2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发展方式粗放,因此,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4分)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4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4分) (3)①营造生态文明宣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文明理念,进而改变自身的行为。(2分)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分) ③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并自觉付诸行动。(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根据图表发现问题,即我国人均占有资源较少,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CO2排放量很高,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模式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然后根据问题提出措施,注意从国家、企业、消费者角度思考,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宏观调控、企业的经营发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方面回答。 (2)本题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我国调低经济增速,属于认识类试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角度思考。主要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角度回答,并注意结合调低经济增速分析。 (3)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人人参与、全民行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调动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建设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并结合材料生态文明建设回答。 考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的经营发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文化对人的影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化领域近些年出现了一种不均衡现象一边是艰难度日的公益性文化,一边是越来越“精英化”“高端化”的演出市场和文化产业“大投资”“大项目”“大手笔”。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不少评论家看来是一种“分列式的改革”。下列选项与“分裂式改革”错误相同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C.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查看答案

在十八大报告中86次提到改革,其中两次提到“全面改革”,5次提到“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之所以强调改革是因为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就能推动社会进步

②改革是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通过改革能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推动社会进步

④通过改革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促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中国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地域特色、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居住、生活、工作新模式,避免千城一面、贪大求洋的现象。这说明

①中国城镇化建设应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中国城镇化建设应在个性中寻求普遍的共性

③中国城镇化建设应把握传统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④思维方式的变革决定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幸福中国——纪念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摄影大赛”2012年6月20日在广州太古仓启动,大赛为期近四个月,由重走南巡路采风之旅和公开征集新老照片两部分组成。这一活动的举办体现了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④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