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7年的春季新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7年的春季新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免费发放到全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5937所中小学的55837个班级,成为中小学生每日诵读和举办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辅助资料。据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由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和一线中小学教师历时两年编写而成,于2016年12月正式出版。编写的目的在于通过让中小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文、解析中华传统价值观主题、体味传统节日等方式,来启蒙、开智、立德。让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成果,以养成以人文底蕴为核心的文化基础,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基础、更高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的人。

材料二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2月7日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角逐,16岁上海女生武亦姝一路过关斩将,成为诗词大会本季冠军。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大爆荧屏,它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中华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之于国家与民族的意义和分量,是不言而喻的。

(1)有人认为,“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就能培养优秀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对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

(3)结合材料,就学校教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两条具体措施。

 

(1)①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一定的活动才能作用于人,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通过特定的环境和活动才能影响人,优秀传统文化如果 不通过教学实践等活动,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如果不主动参与、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不能把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2)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或者答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矩凝聚力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了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 (3)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领域。②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④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⑤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符合主题,语言精炼,如果答哲学方法论不给分) 【解析】本题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了灵活性与综合性。本题注重考查考生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系数不大,但是要组织好答案还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评价观点:“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就能培养优秀的学生。”并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评价类题目,审设问非常重要。首先要确定要用什么知识,确定知识范围;其次要明确答题内容,即评价对象是什么;最后,在思考和组织答案的时候,一般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评价对象的积极意义,又要看到评价对象的消极意义。故考生对本题可以分别从赞同或者不赞同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但都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原因。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认真解读所给的材料;其次,从材料中找到关键的信息点;然后再结合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故从使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建设文化强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中华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就学校教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两条具体措施。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领域或者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一条街道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历史传奇、城市文明、精神气质。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中关村大街成为“电子一条街”人声鼎沸,生意兴隆,满足着人们对IT产品的需求,然而,随着卖场内逐渐竞争无序、假货横行,口碑一落千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价格透明的网上购物,卖场的生意受到互联网电商的挤压;同时,人们品牌意识逐渐增强,投机生意越来越难做……2008年中关村电子市场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开始出现拐点,渐趋萧条。

  2013年冬天,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开始转型升级,车库咖啡、3W咖啡等成为创业创新项目的新亮点。

  2015年10月,海淀区政府宣布中关村大街未来3-5年内将完成转型,昔日的“电子一条街”将彻底转型为“创新创业一条街”。海淀区正在用政府搭台、市场为主、国内外创客“唱戏”模式,促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产业升级……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中关村街道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创新街道治理新模式,加快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近年来,以打造“乐活中关村”为目标,以《智慧社区建设顶层设计》为依据,坚持“明智建设、睿智管理、仁智服务”的工作思路,依托“一网”(街道的政务网)、“两平台”(“我爱中关村”社区生活服务平台、智慧中关村服务平台)、“三屏”(手机屏、触摸屏、LED屏)等设施,采取“智能互动、多屏互补、数据互联”的方式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使群众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城市运行更有序。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社会治理带来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余旭挚爱飞行、不畏艰险、敢于拼搏、追求卓越,是中国空军女飞行员群体的优秀代表,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崇敬。材料主要表明:

①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促进作用   

②在我国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统一的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既是价值创造者又是价值享受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四“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自从国家将“互联网+物流”划入重点规划后,物流飞速发展并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物流打个‘喷嚏’,人们就得‘感冒’”这句话很形象地概括出现代物流与人们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①物流使互联网与人们生活间的联系具有了多样化特征

②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现代物流发展的联系具有条件性

③人们运用互联网在人和现代物流间建立了一种具体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同样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7月25日《科技日报》发表文章称,过去近150年间,全世界教科书对地衣的定义是“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类或蓝细菌组成的共生体”即两物种共生。而美国科学家利用最新基因测序技术研究发现,全世界主要的地衣物种都是三物种共生体。这说明

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具有反复性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新的发现并不否定原来定义的科学性

③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活动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新物种

④科学实验不仅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且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