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要求( )
①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唯意志主义
②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
③把“穷根”作为精准扶贫的客观依据
④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特殊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为学犹掘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快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这句格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B.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 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我国已经完成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南京、上海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机动车、燃煤和流动源。因此,各地科学治理大气污染应当
①把握主要矛盾,重点治理首要污染源
②把握矛盾普遍性,部署统一治污方案
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着重抓住主流
④把握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中国有句古话,“同行是冤家。”作为同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竞争、冲突在所难免。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 )
A. 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了( )
A. 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不少摩擦。由于中美双方都面临着共同课题,肩负着重要责任,使得中美关系总体是向前的。这表明( )
A. 事物的运动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
B.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事物是变化的,变化的事物是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