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说明( )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②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③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物质终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④物质具有可知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
①客观唯心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可知论 ④不可知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句话意思是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A. 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 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 来自于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D.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一直以来,广东以其“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近现代革命史的策源地和当代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孕育了既包涵岭南传统文化精粹又具有时代文化元素的客家文化、海外文化、华侨文化、商业文化、饮食文化、粤语文化。在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园林中奇葩怒放,名扬海内外。于广东而言,文化的地域特色十分明显,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广东对文化“地域特色”的发掘还不是很到位,现在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护和开发优秀地域文化遗产,是广东追索自己的特色,抢占文化制高点的首要选择。:
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哪些观点?
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历史,看待法治进程,用哲学智慧提升法治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观点是什么?
(2)有人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