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姑娘的民族舞《圣湖之恋》,佤族姑娘热情奔放的《甩发舞》,朝鲜族姑娘婉转悠扬的歌曲《金达莱》……“和谐中华·第三届民族之花选拔活动”评选出的56位“民族之花”代表在北京展示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由此可见
①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走向世界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象形的灵动、狂草的飘逸、小楷的娟秀,形神兼备、刚柔相济,加上五千年传承的积淀,其内涵和底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所无法企及的。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光大的载体。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④汉字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有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现代生活中的新情况。这要求我们在研究新症状的基础上,汲取传统典籍中的有益成分,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这体现了
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B. 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 我们应该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最终运用于实践
D. 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韩剧走在咱们前头,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这给我们文化发展的启示是
①植根本民族文化土壤,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
②树立高度文化自觉,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
③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积极推动文化内容与形式创新
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中国历来描写中秋月的诗词歌赋,多以期盼团圆为主题。如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吟唱着悲欢离合之痛,让团圆的期盼成为离人孜孜不倦的憧憬。中秋盼团圆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期许。这一传统文化
①已成为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支柱和民族之魂
②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民族凝聚力
④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依然保持着它的基本特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圣地,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武当山下的遇真宫面临被水淹没的危险,有关部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遇真宫山门及两翼琉璃墙体、东西宫门原址进行了垫高保护,保留了文物古建筑原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有关部门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武当山建筑群作为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建筑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远影响
③科学技术使收集、选择、储存、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发生变革,能促进文化传承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需要尊重和整体保留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