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描写中秋月的诗词歌赋,多以期盼团圆为主题。如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吟唱着悲欢离合之痛,让团圆的期盼成为离人孜孜不倦的憧憬。中秋盼团圆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期许。这一传统文化
①已成为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支柱和民族之魂
②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民族凝聚力
④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依然保持着它的基本特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圣地,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武当山下的遇真宫面临被水淹没的危险,有关部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遇真宫山门及两翼琉璃墙体、东西宫门原址进行了垫高保护,保留了文物古建筑原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有关部门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武当山建筑群作为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建筑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远影响
③科学技术使收集、选择、储存、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发生变革,能促进文化传承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需要尊重和整体保留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请你确定一组最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 )
A. 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B. 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
C. 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 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鹊(箭靶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一诗句激励当代广大青年。这一诗句
①启示我们要自觉学习,用优秀文化塑造精彩人生
②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表明要通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④启示我们要续写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河北承德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凝聚半部清史的皇家文化,又有古老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既有浓郁满蒙风情的民族文化,又有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该市将休闲旅游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平台,把文化有机地融入到旅游产品之中。承德市这一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