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表明
①互助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
④文化的发展能推动经济的繁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来词Family的内涵: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将外来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①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要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③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人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这一思想启示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①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促进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②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③应担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任务
④要对民族文化自身价值充分肯定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 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用中国精神 铸就文艺之魂,这就需要
①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
②弘扬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
④创作出时代精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