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绝大多数人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今天,我们硬件环境达到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程度,而内在文化却没跟上。”这种现象表明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C. 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 社会意识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人开始着眼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人们用在教育、学习等精神需求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消费不断提高,终身教育渐成时尚。这说明社会意识
A. 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 具有客观性
C. 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 具有相对独立性
汽车企业用3D打印技术制造汽车模具和配件、飞机设计企业用3D打印技术打造航模和零件;照相馆用3D打印技术打印1:1的立体照片,变成了“造像馆”……3D打印不仅降低了立体物品的造价,而且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这表明,创新
①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能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
④就是既肯定也否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杜甫主张,对“前贤”的文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又要区别真伪,反对一味因袭。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A. 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 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 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 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高明的教育是用五十种方法教育一个学生,低层次的教育是用一种方法教育五十个学生。从哲学角度分析,用一种方法教育五十个学生之所以是低层次的,是因为它没有看到
A. 每一个学生都是受周围环境影响的
B. 每一个学生都是既有缺点也有优点的
C. 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着的
D.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锩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它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要把握主要矛盾,因为它决定着事物的发展
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要从人的主观思维出发认识事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