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既是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改革取得成功...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既是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执法司法不规范、不文明等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

材料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针对当前法治建设还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的权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性。

 

(1)答:①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真务实,用法治思维指导依法治国实践,积极探索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②要求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要坚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确保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有序推进。 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倾向,切忌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制约,导致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等方面消极无为。 (评分说明:①答到“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通过调查研究,为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客观依据。”可酌情给4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12分。②如果仅有材料分析,没有对应理论知识的阐述不能得分。③答案如果仅有理论知识的罗列,没有结合材料,要酌情扣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正因为社会存在一些强烈的突出问题,所以党提出推进依法治国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使依法治国符合中国国情。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有利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树立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推进依法治国,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参与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推进依法治国要反映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的权益。 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科学立法,遵循社会主义社会的法治基本规律。 【解析】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真务实,用法治思维指导依法治国实践,就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确保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有序推进。就必须反对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方面消极无为。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依法治国,是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只有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才有利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因为只有发挥人民群众参与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才能推进依法治国;是因为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才能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因为只有遵循社会主义社会的法治基本规律才能推进依法治国和坚持科学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严治党,事关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双百愿景”的实现。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使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当前影响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害是作风问题,要以反“四风”为突破口,突出改进作风这个主题,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常抓不懈,促使全党更好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体现的方法论原则。

 

查看答案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A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的独特优势,并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宣传主阵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A市的举措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强调中英要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谊,推动两国合作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指出,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在这方面,中英两国立

法机关可以加强交流互鉴。

(1)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英要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谊,推动两国合作再上新台阶。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

 

查看答案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 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完成下面小题。

1.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要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重视发展理念是基于

①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

③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规律为前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城镇化即等同于城市建设”,长期以来,这一思维被很多地方施政者奉为圭臬。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城镇化目标落实到“人”上面,是对过去“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发展理念的一种纠正;同时强调城镇化要带动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说明人们对城镇化建设的认识

①是一个由浅人深的发展过程              

②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④是一个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