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原理,分析“二十四节气”存在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

(3)针对“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社会影响力的建议。

 

(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为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国古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寻找规律,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中国人通过观察,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提出“二十四节气”理论,这反映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二十四节气”对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①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做好“申遗”工作有利于加强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增强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自豪感。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努力推动中华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自觉投身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人民群众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参与意识和自觉性,采用多种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中华文化遗产在内容与形式上积极创新,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中推进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3)①将“二十四节气”文化制作成电影、舞台剧等对外进行宣传,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②多种形式展现“二十四节气”文化中蕴含的自然界运动规律性,警示人类要尊重自然。③挖掘“二十四节气”文化中民族节日和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从哲学角度考查意识的作用;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如何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的知识是文化遗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作用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存在的合理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因此考生可以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角度回答比较扣题。 (2)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涉及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投身文化实践、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 (3)本题要求考生针对“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的现状,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社会影响力的建议,比较开放。考生书写建议时要紧扣增强“二十四节气”社会影响力这个主题,言之有理,言简意赅即可。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材料一  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在北京、上海、海口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橙、黄等各色共享单车。与公交车、地铁站等交通枢纽接驳,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无论是缓解交通拥堵,还是保护环境,共享单车都很有用。目前共享单车市场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到2017年底将达到5000万用户的规模。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目前中国城镇人口共计2.2亿户,城镇人口中每百户居民拥有65辆自行车。假设无自行车居民中,其中一半有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的需求,其中每户居民平均两次,则每天将会有0.77亿次共享单车出行,若以单次使用1元计费,则每年共享单车的潜在市场价值将达281亿元,加上上游的单车、车领制造,以及下游的大数据、导流等增值服务领域,产业链价值可达近千亿规模。

材料二 共享单车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相比一些城市自行车,可以随意停放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过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激增,其乱停乱放的问题也愈加严重。一些城市地铁站周边、旅游区、商业街周边的乱停乱放问题较为严重,严重妨碍了交通秩序。同时也出现了儿童骑行发生交通事故、车辆被恶意损毁、盗车私藏等众多问题。突然火起来的共享单车,到底能走多远呢?政府监管会如何发力成为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共享单车兴起的原因。

(2)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对共享单车进行监督和管理。

 

查看答案

漫画《送温暧走过场》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要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分歧。随着对这些问题全面深入的探讨,史学界普遍认可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这表明

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推翻旧真理,发现新真理

③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坚持稳中求进应做到

A. 经济增长速度在量变的“稳”和质变的“进”之间的有机结合

B. 经济增长质量在前进性的“进”与曲折性的“稳”之间不断转化

C. 经济效益在辩证否定中的克服的“进”与保留的“稳”之间保持平衡

D. 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的“静”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有机统一

 

查看答案

《礼记•大学》里讲“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下面观点蕴含的哲理与此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②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④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