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的意见...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的意见》,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在对预算草案的初步方案进行初步审查时,应邀请人大代表参加,代表建议应作为财经委员会提出初步审查意见的重要参考。此举有利于

①尊重代表主体作用,增强预算审查的有效性    

②财经委员会海纳建议,审慎行使预算审批权

③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为人大批准预算奠定基础  

④拓宽代表提案的渠道,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应邀请人大代表参加,代表建议应作为财经委员会提出初步审查意见的重要参考。这有利于尊重代表主体作用,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增强预算审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人大批准预算奠定基础,①③适合题意;②中的预算审批权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人大的职责   角 度 内 容 权 利 表现在人大代表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 ①总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②内容: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 务 表现在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上 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之一, 国家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 利率、信贷等,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稳步增长。2017年,我国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下列符合这一货币政策要求的是

A. 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应对我国经济低速增长

B. 货币供给要与经济增长实际需求相一致, 保持总量稳定

C. 继续实施营改增,对小微企业降费减税,增强企业活力

D. 人民银行加大货币回购力度,实现净回笼资金,紧缩银根

 

查看答案

日前,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2014-2016)授予中国,以表彰中国近年来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就。不过,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从较为粗略的“制度全覆盖”向更加精准的“人员全覆盖”转变,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实现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员全覆盖”需要

①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②健全每一个人都理解和支持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公平覆盖每个社会成员

③坚持制度创新、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不同类型人群社保扩面计划的实施

④社会成员增强社会保障权益意识,对享有社会保障有更高、更多的期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某国有集团为帮助贫困县脱贫致富,釆用“资金、技术、项目和农户”四位一体的科技扶贫新思路,助力该县8.05万人初步脱贫。科技能扶贫,其正确的传导路径是:

①优化资金链→拓宽农户增收链→延伸农业产业链    

②政府投入资金→落实农村扶贫项目→增加农户收入

③引进新技术→转变农户生产方式→提高农户生产效益 

④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创业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某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20.8万元,吸收存款10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2%;除银行业务开支8000元外,其余按5%的贷款利息率全部贷出。如果到期后该银行收回了全部本息,那么该银行资本家的利润率为

A. 19.2%    B. 3.3%    C. 20%    D. 15.4%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与需求学派的凯恩斯主义相对供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开启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新时代。

材料二  民法总则编撰过程中,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道德理念融入到民法总则中,让民法总则体现鲜明的民族高尚情操。在继承民法通则、民事单行法规的基础上,民法总则总结提炼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经验,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抓住新的时代特征,例如,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对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等新型民事权利客体作出规定,这些都鲜明体现出立法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法律文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时代精神。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知识,分析民法总则的编撰过程。

(3)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下一步将编纂民法典各分编,请从哲学角度为我国民法典的编撰工作提两条方法论建议并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